查看原文
其他

张平(湖北):扶贫帮困 电力惠民 |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7-10-11 杨金波 爱故乡行动


编写按:本文为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系列人物故事,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相遇爱故乡!



推荐人:

王运彪  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推荐理由: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张平同志自身严格要求,履职担当,在攻坚贫困村时,拿方案、出主意、优规划,以每年新建10个配电台区速度强力保障夷陵区分乡镇贫困村脱贫致富。同时,积极献爱心,从远在汶川之外小女孩到近在身边的聋哑女孩,从贫困户到每个用电群众,他都放在心上,拿在手上,落在实处。带动一批人,感动全社会,彰显电力党员风采。作为责任央企,落实好习总书记精准扶贫和党的建设重要指示是应尽职责和义务,我作为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应该培育、发掘更多像张平这样的好人,带动良好企业文化建设。我深信,有对家乡深沉之爱,有各界支持,未来张平同志会对家乡倾注更多爱和热血!


人物简介:

中共党员,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分乡供电所所长。荣获“宜昌楷模”、“ 宜昌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标兵”、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文明建设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概述:

张平把对家乡和故土的深沉大爱,倾注在扶贫帮困和电力惠民上。借力农网改造,大力推动夷陵区贫困村电网建设;用爱帮贫,认领汶川地震女孩,助其走上“幸福人生”;借助供电服务“三万”平台,筹资9万元圆了“宜昌最美聋哑女孩”黄炼娟一家新房梦;发动社会和企业力量,帮助贫困户柳永成走上致富轨道。10年累计帮扶120余人,捐款达10多万元。

    

张平资助的4只山羊,作为特殊的年货,被送给贫困户黄化玉一家进行养殖,以实现自我发展致富


“感谢您的帮助,让我一家过上幸福生活,将来我一定尽力帮助别人,爸爸,我爱你”。在2017年8月30日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家风道德讲堂上,身着一身漂亮衣裙的聋哑女孩黄炼娟,打着手语道出他对爸爸——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分乡供电所所长、湖北省电力公司文明建设标兵、“宜昌楷模”张平的感谢之情,这一幕深深感动着大家。


“夷陵好人张平,是我们宜昌市和夷陵区的一张名片,他把爱乡之情化为倾情帮扶具体行动,彰显电力职工大爱之情,值得点赞”。夷陵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屈万金禁不住地直夸。


这样的感受,广泛在宜昌和夷陵区各界存在着。10年累计帮扶120余人,个人捐款达10万元,张平把对故乡和故土之爱,用点滴善行义举,坚持不辍,从他一个人到一群人、一个城市,共建美丽家乡,树立满满正能量。



张平(左一)和妻子与聋哑女孩黄炼娟一起



帮在难处,两个女儿有了幸福之家


三年前一天,张平率队在分乡镇界岭村施工架线时得知,聋哑女孩黄炼娟家土屋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家有严重癫痫的妈妈,爸爸里外奔波,债台高筑,压力重重。娟娟虽然很想帮家里起一间房子,但她自己还只是宜昌特殊教育学校一个可怜的聋哑孩子。建房这个心愿,只能默默放在心底。 


“有难大家帮,我们一定帮你们圆了新房梦!”临走,张平所长这样表示。很快,这一愿望得到夷陵区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大力支持。


为了尽可能不让党员职工背负太重的负担,张平跑前跑后,当得知政府新农村房子有补助时,他专门托人请城建所设计房子,并积极向政府和各级部门申请,得到15000元政策补助款。


为了建一座舒心暖心的房子,张平和夷陵电力党员服务队付出许多心血。房子的设计上,不断征求娟娟家的意见。原先的设计中,厨房较小,张平又让人往后劈了两米山,增大了空间,并在后面留下了杂物间,为了方便农作物堆放,又贴心的设计了阁楼。


炎夏天气,建房特别辛苦。在张平努力下,有太多太多好心人。夷陵供电党员服务队共捐出42000元,昌耀公司专门送来15吨水泥,民政、镇政府和村里给予许多帮助。2015年9月23日15时30分,新家落成那一天,娟娟突然跑上来一把抱住了张平,流着泪喊“爸爸”,从此张平多一个“女儿”。


受张平的影响,这个家庭受到更多社会好心人关注。娟娟从受助中,也开始学习怎样帮助他人,不仅学习优秀,还先后被评为宜昌市“有志青年”、全省“孝老敬亲好青年”,并入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电力党员帮娟娟圆新房梦”的故事开始持续扩散、传播。《宜昌日报》以“让生命如花般绽放——宜昌最美聋哑学生黄炼娟入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进行半版宣传,随后,新华网、腾讯、网易等各级媒体进行报道。


除娟娟外,早在汶川城震后,张平夫妇就主动认领一名汶川女儿陈兰。他们陪她一起游戏、旅游,让这个女儿很快融入了他们一家,将张平夫妇当作自己的父母。如今,兰兰已读大学,十年来,张平一直资助她的学习与生活,平常“父女俩”电话、QQ、微信,联系未曾中断。今年春天,张平一家还特地去四川看望了兰兰。受张平的影响,兰兰不仅自己走出了地震的阴影,还不断帮助其他震后孤儿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以此为契机,张平和妻子一起,发起志愿爱心服务,与“微爱宜昌”微博博友圈们、宜昌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等社团建立帮扶机制,他们走进天乐托老中心、猇亭诺亚智障中心等社会福利机构看望老人和残疾人群,走进一户户贫困群众家,送去关爱和信心,依靠团队力量来帮助更多人。


张平征求群众用电意见


帮在急处,生态养殖使贫困群众脱贫


在分乡工作期间,张平与群众接触得多,尤其是贫困村群众,他总是给以特别“关照”。让他们早日走上致富路,让家乡有更多幸福和欢笑。


在他的供区内,有一名贫困户柳永成,家境贫困,上有80多岁的父母,下有正读中学的孩子,自己患有矽肺病,爱人身体也不好。为了节省几块钱路费,儿子每周步行10多公里去上学。


张平得知此事后就开始琢磨起来,怎样才能让柳永成走出困局?让这个贫困的家庭勃发生机?周末,张平走进柳永成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柳,你养猪吧,这样每年家里就能多增加些收入。”


一周后,张平带着施工队和四处凑来的5万元钱,出现在了柳永成家门口。在张平的张罗下,猪舍很快就建好了,他还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组团去柳永成家看已砌好的猪舍,以及猪舍附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爱心团”每个人订购一头生态猪,还都先交了定金。这下,购买50头猪仔的钱以及生态猪的销路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为减少柳永成养猪负担,张平每次外出,只要看到卖苞谷的,他就会买一些送到柳永成家中。有回他一次就买了1吨苞谷,直接拉到柳永的猪圈门口。这年冬天,柳永成喂养的50头生态猪高于市场价格出售,还被一抢而空。第二年,他又养了30头……


几年过去了,柳永成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柳永成本人也加入到了帮扶其他困难群众的队伍之中。


张平大力推进配电网改造,真情点亮故乡


帮在广处,接水改电带动乡村旅游


一个人富,一家富,是张平所求,让更多的人富是他更为倾力的地方。

分乡镇是夷陵区贫困村较多一个地方。他积极热心地推动南岔湾、天鹅池、界岭等村精准扶贫,跑项目、要设备、运材料,以一年至少新建10个配电台区速度加以推进。


南岔湾村又叫“石头村”,是个省级贫困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黄土粘性差,清代以来,村民都是取石建房。当地原属水电供区,全村2台单相变压器,线径细、供电半径大,起风下雨就停电,更谈不上发展生产,“电灯煤油灯一起点,电动手动一起动”就是这个村用电情况的生动写照。


张平任分乡镇供电所所长后,积极向公司反映实情并申请到400多万元农网改造资金。他带领网改人员多次实地勘察、论证,截弯取直,沿山道分布,彻底对原有线路进行重新建设。


为保留石屋原生态,在接户线和户表改造中,电力部门尽可能利用石屋外墙缝隙进行安装,做到与石屋风貌相一致。经改造,原来的两台老旧变压器变为5台新变压器,村子电线换新加粗,并加送10千伏线路。


南岔湾村为主山顶,山腰有大型水库,由于取水困难,当地村民只能靠天饮水,极大地限制了村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为了帮助村民们解决这个难题,在征得村干部和村民同意后,张平对村里进行了饮水工程改造,借助动力电,增加水泵水压,让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这个村的吃水问题和你又没有关系,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去帮他们?”在帮南岔湾改造的过程中,有的村民对张平不理解,觉得他这个供电所所长在多管闲事。


“村里用电、饮水问题都解决了,就能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大家脱贫致富,我们镇也就更好了,您说是不是?”张平的话让对方哑口无言。


如张平所说,南岔湾村终于化蛹为蝶,迎来旅游的春天。政府出钱,按“保留石头房原貌、屋里现代化、屋外生态化”打造,把石头房全部打造成了乡村游的卖点,过去象征着贫穷的“石屋”,如今已成为村民的“发财屋”“致富屋”“生态屋”。2015年,该村接待游客1.5万人,今年以来,高峰时,一天就接待游客逾千人,石屋山寨、人山人海。曾经的贫困村,终于摆脱了“贫困”的帽子。


如今,网改后南岔湾村的农家乐、水果合作社和成片石头屋名传各界,乡村游风风火火;南垭村更是以油菜花海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真正带动了贫困村、富了贫困户,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愿意为这片山水,付出我一生最大的努力!”唯有岁月不可负,唯有深情不可欺。张平怀揣执着的爱,迈着坚定的脚步,义无反顾地走在这条建设美好家园的路上,一路向前,未曾停歇。



推荐阅读


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简介

公益互助|爱故乡,行动的力量

从“乡愁”到“乡建”:在今天我们要如何“爱故乡”?


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寻找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

李如秀(云南):四十年如一日,传承彝族文化

谢兰香(北京):“京都”巧娘

童新春(湖北):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

张立(湖北):建设美丽马岭村

王家兴(浙江):倾其所有只因兰痴

赵春花(河北):爱心助学27载

王军(甘肃):陇中文化的记录者

连达(黑龙江):用画笔“抢救”古建筑

张国启(云南):沙朗白族文化守望者

李军(湖北):阅读经典沁人心,化作夕阳染山乡

马丑子(甘肃):不让彩陶流落他乡

陈范兴(湖南):甘做民间传统艺术“抬阁”人

罕丽丽(云南):环保酵素的实践之路

邓采明(湖北):基层文化的“拓荒牛”

全淅林(湖北):大柴湖的守望者

刘作忠(湖北): 30年——一个地方史志

王显强(安徽):农民合作组织的八年探索

陈永松(云南):环保普及与教育

王小平(北京):我与乡土教材

李秀林(云南):令植物专家惊叹的当代愚公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联系人:口皓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邮箱:iguxiang2012@163.com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
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